当温度低于-4℃时,混凝土中的水会结冰,完全停止水化反应,水结冰体积的膨胀会使混凝土疏松开裂,造成事故。因此,当室外日平均温度连续5天低于5℃时,水泥施工必须按照冬季混凝土施工的要求进行。
水泥施工的基本要求。
一、基本要求。
1.冬季施工混凝土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,水泥标签不低于32.5R,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,水灰比不大于0.6(高性能混凝土不大于0.35),并加入早强剂。必要时加入防冻剂(根据气候情况确定)。水泥应存放在棚内,不得露天存放。
2.为减少冻害,应尽量减少配合比中的用水量。方法是:控制坍落度,加入减水剂,优先考虑高效减水剂。
3.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却到5℃后才能拆除。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20℃时,的混凝土表面应临时覆盖,以缓慢冷却。
4.未冷却的混凝土脆性高,因此结构在冷却前不得受到冲击载荷或动力载荷的影响。
二、混凝土搅拌。
1.混凝土中使用的骨料必须清洗干净,不得含有冰雪、冻块和易冻裂的物质。掺有钾、钠离子外加剂时,不得使用活性骨料。条件允许时,砂石筛应在零温度下冲洗,并用塑料纸和油布覆盖。
2.混合外加剂混凝土时,如果外加剂为粉末,可直接分散在水泥上,同时投入水泥。如果外加剂为液体,应先制备规定浓度的液体,然后根据使用要求将规定浓度的溶液配置为施工溶液。每个溶液应分别放置在有明显标志的容器中,不得混淆。每班使用的外加剂溶液应一次制备。
3.施工期在0℃左右时,可在混凝土中添加早强剂,掺量应符合使用要求和规范,添加前应注意模拟试验,并核实相关技术措施;对于有限拆模要求的混凝土,应适应提高混凝土设计水平。
4.混凝土中添加防冻剂时,严禁使用高铝水泥。
5.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,骨料和外加剂溶液中的水应从混合水中扣除。
6.搅拌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时,搅拌时间应为常温搅拌时间的1.5倍。
7.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不低于10℃,入模温度不低于5℃。
三、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。
1.混凝土搅拌场应尽可能靠近施工现场,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,并正确选择运输容器(包括形状、尺寸、保温措施)。
2.混凝土浇筑前,应清除接触板和钢筋,特别是新老混凝土(如梁、柱接头)接头处的冰雪和垃圾。
3.使用商品混凝土时,浇筑前应了解商品混凝土中掺入抗冻剂的性能,并采取相应的防冻保温措施。
4.分层浇筑混凝土时,浇筑层不得低于计算规定的温度,也不得低于2℃。
5.对于重点工程或上部结构连续施工的工程,混凝土应采取有效措施,确保预期强度。
6.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孔道和立缝灌浆前,浇筑部位的混凝土必须预热,采用热水泥浆、砂浆或混凝土,浇筑后在正温下养护至强度不低于15mpa。
7.混凝土试块应留在现场作为拆模依据。
四、混凝土养护。
1.冬季浇筑的混凝土从正温到负温养护前,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40%,C10以下的混凝土不得小于5MPa(养护时间根据凝结强度确定,不得提前养护)。
2.保温材料(草袋、麻袋)应保持干燥。
3.模板外保温时,除基础浇筑保温外,其他结构设置保温材料后方可浇筑混凝土。钢模表面可先挂草帘、麻袋等保温材料,再浇筑混凝土。
4.保温材料不宜直接覆盖在刚浇筑的混凝土层上,可先覆盖塑料薄膜,再覆盖草袋、麻袋等保温材料。保温材料的铺设厚度为:一般在0℃以上铺设一层;在0℃以下铺设二层或三层;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和二次抹灰压实后,应立即覆盖保温层厚度,材料应按计算确定。
5.拆模后的混凝土还应及时覆盖保温材料,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突然下降而产生裂缝。